作者:平遥兄弟 来源:http://www.pygclyw.com 更新时间:2018-8-12 19:05:27 浏览次数:29690次
钱庄在早时候叫做钱肆、钱铺。在清朝末期以前,平遥古城一直叫钱铺,是从事银钱货币兑换的商业性组织。它用银两购进铜钱,除了收入银两兑出铜钱外,还囤积铜钱,做钱盘生意,以及为商民们保管铜钱。在兑换、保管中,为减少客户清点、搬运铜钱的麻烦,方便客户,大约在乾隆年间,开始签发钱帖,俗称钱票,凭帖取钱。由于钱铺信誉较好,钱帖可以相互转让,在市场流通,具有信用货币的作用。
平遥古城的钱庄钱铺始于何年已经我从考究。乾隆二十三年(1758),平遥重建金井楼碑记中已有公义钱铺、涌泉钱铺、大顺钱铺捐款的记载。平遥古城钱铺开始以商号兼营者居多,发展中逐渐成为专营。资本有独资、合资之分。资本少则几百、多则数千两白银。咸丰、同治年间,一些大钱铺也经营存款、放款业务。放款利息,分标息、月息两种。标息称为满加利,即平息,每千两放款利银60两—70两。月息通常5厘左右。同治八年(1869),由票号页起家的协同庆大掌柜刘庆和兄弟,合伙投资在平遥古城南大街成立复兴公和记钱铺。
光绪三年(1877),山西大旱,官商赈灾,平遥县钱行共捐白银9270两,铜钱2500千文。由此可以看出,在当时,钱行已经成为仅次于票号与典当行业的第三大金融势力。光绪中期,时局稳定,平遥县钱铺钱庄迅速发展。其中以达蒲李家所设的日升恒、日升通、日升裕、日升厚四大钱铺名声最为著名。四大钱铺遥相呼应,相互支持,一度操纵钱业市面、称雄一方。日升裕在商业重镇汉口还设有分号,把钱业触角伸向中南。
清末民初,随着时局的动荡不安,平遥县钱铺开始衰败。民国8年(1919),山西省银行成立,钱铺被迫中止兑换业务,开始把存款、放款、汇兑等作为业务重点,但是状况已经大不如前。民国19年(1930),平遥县钱铺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,在平遥古城内东大街设立钱业公会,后来搬迁到东圪垛街。
民国21年(1932),经营时间长达109年的日升昌票号难以为继,部分伙友合伙在其旧址后院开设,发放临时银圆券,壹圆票面印有“日升昌代兑”字样。
民国24年(1935),平遥县有9家钱庄,资本及附本为6.15万元(法币),吸收存款126.54万元,放款117.92万元,全年汇出217.75万元,汇入216.68万元,发放4.9万元,只是相当于过去一家普通票号的业务。抗战期间,平遥县钱庄业务萧条,形同虚设。
民国34年(1945),抗战胜利,钱业开始复苏。到次年,钱庄发展到10家,到民国37年(1948),平遥古城内仍有钱庄6家,同年7月,平遥古城解放后,平遥钱庄随着历史的前行而消亡。